首页
/
经典语录
/

情殇千古:五首凄美爱情诗词

更新时间:2024-10-09 22:30:23

《钗头凤·红酥手》——陆游

“红酥手,黄縢酒,满城春色宫墙柳。东风恶,欢情薄。一怀愁绪,几年离索。错、错、错。

春如旧,人空瘦,泪痕红浥鲛绡透。桃花落,闲池阁。山盟虽在,锦书难托。莫、莫、莫!”

陆游与表妹唐琬自幼青梅竹马,两情相悦。成年后,他们结为夫妻,婚后生活幸福美满,夫妻二人诗词唱和,恩爱有加。然而,陆游的母亲却对唐琬极为不满,认为她耽误了陆游的前程。在封建礼教的强大压力下,陆游无奈地休掉了唐琬。

此后,陆游另娶,唐琬也改嫁他人。数年后,陆游在沈园偶然与唐琬及其丈夫赵士程相遇。唐琬征得赵士程同意后,派人给陆游送去酒肴。陆游感慨万千,遂在沈园墙壁上题写了这首《钗头凤》。

词的开篇,“红酥手,黄縢酒,满城春色宫墙柳”,通过对唐琬的手、酒和春色的描写,勾起了陆游对往昔美好时光的回忆。红酥手,形象地描绘出唐琬的美丽温柔;黄縢酒,则暗示了他们曾经的甜蜜生活。而满城春色宫墙柳,既点明了相遇的时间和地点,又营造出一种浪漫而忧伤的氛围。

东风恶,欢情薄。一怀愁绪,几年离索。错、错、错。”这里的“东风恶”,表面上是指春风的无情,实际上是暗指封建礼教的压迫。欢情薄,表达了陆游对现实的无奈与痛苦。一怀愁绪,几年离索,概括了他们分离后的思念与痛苦。连续三个“错”字,将内心的悔恨与自责展现得淋漓尽致,让人感受到陆游对这段爱情的深深愧疚。

下阕中,“春如旧,人空瘦,泪痕红浥鲛绡透。”春景依旧,但人却因思念而消瘦。泪痕红浥鲛绡透,生动地写出了唐琬的伤心落泪,进一步渲染了悲伤的氛围。“桃花落,闲池阁。”桃花飘落,池塘楼阁也显得格外冷清,象征着他们的爱情已经逝去,只留下无尽的凄凉。

山盟虽在,锦书难托。莫、莫、莫!”曾经的海誓山盟还在,但如今却无法再传递书信,表达了陆游的无奈与悲哀。最后三个“莫”字,充满了绝望与痛苦,那种欲罢不能却又无可奈何的情感令人动容。

这首词以其真挚的情感、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悔恨,成为了中国古代爱情诗词中的经典之作。它不仅展现了陆游与唐琬之间深厚的感情,也反映了封建礼教对人性的压抑和摧残。

图片来源于网络

《江城子·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》——苏轼

“十年生死两茫茫,不思量,自难忘。千里孤坟,无处话凄凉。纵使相逢应不识,尘满面,鬓如霜。

夜来幽梦忽还乡,小轩窗,正梳妆。相顾无言,惟有泪千行。料得年年肠断处,明月夜,短松冈。”

苏轼的妻子王弗在 1065 年因病去世,二人夫妻情深。这首词是苏轼在妻子去世十年后,于正月二十日夜梦到妻子而作。

开篇“十年生死两茫茫”,直接点明了时间的长久与生死相隔的悲痛。十年过去了,苏轼与王弗阴阳两隔,生死茫茫。“不思量,自难忘”,不刻意去想,却又难以忘怀,展现出对妻子的深情已深入骨髓。

千里孤坟,无处话凄凉。”王弗的坟墓远在千里之外,苏轼无法亲自前往祭奠,心中充满了凄凉和孤独。这句诗体现了苏轼的孤独与无奈,即使有千言万语,却也无处诉说。

纵使相逢应不识,尘满面,鬓如霜。”苏轼想象着即使与王弗重逢,她也可能认不出自己了。因为自己历经沧桑,满面尘土,两鬓如霜。这句诗既表达了苏轼对时光流逝的感慨,又流露出他对亡妻的思念之情。

夜来幽梦忽还乡,小轩窗,正梳妆。”夜晚,苏轼在梦中回到了故乡,看到王弗正在窗前梳妆。这幅温馨的画面与现实的残酷形成鲜明对比,让人感受到苏轼对妻子的深深眷恋。

相顾无言,惟有泪千行。”苏轼与王弗在梦中相见,两人相对无言,只有泪水不断地流淌。这句诗生动地描绘出了两人久别重逢却无法言语的悲痛场景,让人感受到他们之间深厚的感情以及生死相隔的无奈和哀伤。

料得年年肠断处,明月夜,短松冈。”苏轼想象着每年的这个时候,自己都会在明月照耀下的短松冈上,为亡妻伤心断肠。这句诗将思念之情推向高潮,让人感受到苏轼对妻子深深的眷恋与不舍,其情之真挚,令人心碎。

这首词以其深情的笔触、细腻的描写和真挚的情感,成为了中国古代爱情诗词中的经典之作。它不仅展现了苏轼与王弗之间深厚的感情,也表达了苏轼对亡妻的思念之情和对人生的感慨。

图片来源于网络

《摸鱼儿·雁丘词》——元好问

问世间,情是何物,直教生死相许?天南地北双飞客,老翅几回寒暑。欢乐趣,离别苦,就中更有痴儿女。君应有语:渺万里层云,千山暮雪,只影向谁去?

横汾路,寂寞当年箫鼓,荒烟依旧平楚。招魂楚些何嗟及,山鬼暗啼风雨。天也妒,未信与,莺儿燕子俱黄土。千秋万古,为留待骚人,狂歌痛饮,来访雁丘处。

金章宗泰和五年(1205 年),元好问去并州参加科举考试,途中遇到一个猎人。猎人说他捕杀了一只大雁,而另一只大雁虽然逃脱却不肯离去,最后竟然悲鸣着撞地而死。元好问被大雁的深情所感动,便买下这两只大雁,将它们葬在一起,称之为“雁丘”,并写下了这首词。

词的开篇便发出“问世间,情是何物,直教生死相许”的天问,震撼人心。这一问题不仅是对大雁爱情的追问,也是对人类爱情的深刻思考。情究竟是什么?为何能让大雁生死相许?这一问题引发了读者的强烈共鸣。

天南地北双飞客,老翅几回寒暑。”描述了大雁双宿双飞的情景,它们一起经历了许多寒暑,感情深厚。这句诗展现了大雁之间的忠贞不渝,让人感受到爱情的美好与坚定。

欢乐趣,离别苦,就中更有痴儿女。”写出了大雁之间的欢乐与离别之苦,如同痴情的儿女一般。这句诗将大雁的情感与人类的情感相类比,让人更加深刻地理解了爱情的复杂性。

君应有语:渺万里层云,千山暮雪,只影向谁去?”大雁失去伴侣后的孤独与迷茫,令人感同身受。这句诗通过对大雁孤独身影的描写,表达了失去爱情后的痛苦与无奈。

下阕中,“横汾路,寂寞当年箫鼓,荒烟依旧平楚。”通过对周围环境的描写,增添了凄凉的氛围。曾经热闹的横汾路,如今只剩下寂寞和荒烟,象征着爱情的消逝和人生的无常。

招魂楚些何嗟及,山鬼暗啼风雨。”表达了对大雁爱情的敬仰和惋惜。招魂也无法挽回大雁的生命,山鬼在风雨中暗自啼哭,让人感受到爱情的伟大与无奈。

天也妒,未信与,莺儿燕子俱黄土。”表达了对大雁爱情的赞美,连上天都嫉妒,它们不应像莺儿燕子一样化为黄土。这句诗强调了大雁爱情的珍贵和不朽。

千秋万古,为留待骚人,狂歌痛饮,来访雁丘处。”体现了元好问对大雁爱情的敬仰,也让后人感受到这份深情的伟大与凄美。这句诗表达了对爱情的永恒追求和对美好情感的向往。

这首词以其深刻的情感、优美的语言和独特的意境,成为了中国古代爱情诗词中的经典之作。它不仅展现了大雁之间的深情厚谊,也引发了人们对爱情的深刻思考。

《长恨歌》(节选)——白居易

“临别殷勤重寄词,词中有誓两心知。七月七日长生殿,夜半无人私语时。

在天愿作比翼鸟,在地愿为连理枝。天长地久有时尽,此恨绵绵无绝期。”

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。唐玄宗对杨贵妃宠爱有加,但安史之乱爆发后,唐玄宗在马嵬坡被迫赐死杨贵妃。

临别殷勤重寄词,词中有誓两心知。”写出了唐玄宗与杨贵妃在分别时的不舍与深情,他们的誓言只有彼此知晓。这句诗展现了他们之间的深厚感情,让人感受到爱情的美好与珍贵。

七月七日长生殿,夜半无人私语时。”回忆起曾经在长生殿中夜半无人时的私语,那时的他们是多么的甜蜜。这句诗通过对美好回忆的描写,与现实的残酷形成鲜明对比,让人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他们爱情的悲剧性。

在天愿作比翼鸟,在地愿为连理枝。”这是他们对爱情的美好期许,希望能够永远在一起。这句诗表达了他们对爱情的执着与坚定,让人感受到爱情的伟大与美好。

然而,“天长地久有时尽,此恨绵绵无绝期。”现实却是残酷的,他们的爱情以悲剧收场,唐玄宗对杨贵妃的思念与悔恨无穷无尽,这种爱情的破灭与遗憾,令人叹息不已。这句诗将爱情的悲剧性推向了高潮,让人感受到爱情的无奈与悲哀。

这首诗以其优美的语言、深刻的情感和宏大的叙事,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。它不仅展现了唐玄宗与杨贵妃之间的爱情悲剧,也反映了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变迁。

图片来源于网络

《孔雀东南飞》(节选)——汉乐府

孔雀东南飞,五里一徘徊。十三能织素,十四学裁衣,十五弹箜篌,十六诵诗书。十七为君妇,心中常苦悲。君既为府吏,守节情不移,贱妾留空房,相见常日稀。鸡鸣入机织,夜夜不得息。三日断五匹,大人故嫌迟。非为织作迟,君家妇难为!妾不堪驱使,徒留无所施,便可白公姥,及时相遣归。

讲述了焦仲卿和刘兰芝的爱情悲剧。刘兰芝嫁给焦仲卿后,勤劳善良,但却不被焦母所容,焦仲卿在母亲的逼迫下,无奈休妻。刘兰芝回到娘家后,又被兄长逼迫改嫁,她坚决不从,最后投水自尽,焦仲卿得知后也自缢而死。

诗的开头以“孔雀东南飞,五里一徘徊”起兴,营造出一种凄凉的氛围。孔雀向东南飞去,每飞五里便徘徊一阵,象征着刘兰芝和焦仲卿的爱情充满了艰难与无奈。

刘兰芝自述从十三岁到十七岁的经历,展现出她的多才多艺与勤劳。“十三能织素,十四学裁衣,十五弹箜篌,十六诵诗书。”这些描写不仅突出了刘兰芝的优秀品质,也为她后来的悲惨命运埋下了伏笔。

十七为君妇,心中常苦悲。君既为府吏,守节情不移,贱妾留空房,相见常日稀。鸡鸣入机织,夜夜不得息。三日断五匹,大人故嫌迟。非为织作迟,君家妇难为!”刘兰芝在婚后的生活充满了痛苦与无奈。她勤劳善良,却不被焦母所容,焦仲卿又因公务繁忙,不能经常陪伴她。她的努力得不到认可,反而遭到焦母的嫌弃,让人感受到封建礼教对女性的压迫。

妾不堪驱使,徒留无所施,便可白公姥,及时相遣归。”刘兰芝在无法忍受焦母的刁难后,主动提出回娘家。这句诗展现了她的坚强与反抗精神,同时也让人感受到她的无奈与悲哀。

刘兰芝和焦仲卿的爱情在封建礼教的重压下以悲剧告终,他们以死抗争,表达了对爱情的执着与坚定。这首诗以其深刻的社会意义、细腻的情感描写和生动的人物形象,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。它不仅展现了封建制度对人性与爱情的摧残,也表达了人们对自由、平等和爱情的向往。

网站内容来自网络,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,立即删除!
Copyright © 屯文网 琼ICP备2024040244号-31